【失智症專題】科技協助失智照護 聚焦早期篩檢與認知訓練

發表者

SNQ推廣中心

日期

2020-09-14

2025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失智症預防與照顧面臨嚴峻挑戰,科技不僅減輕照顧人力負擔,亦增進失智者的生活品質及人性尊嚴,促成友善照顧新風貌。台灣失智症協會提倡失智照護科技協作之理念,辦理「2020年台灣失智症聯合學術研討會——失智照護科技應用之超前部署」,探討物聯網、人工智慧及VR等關鍵技術,在早期篩檢與認知促進方面的多元應用。

不必進診間   AI協助早期徵狀篩檢

目前失智症的檢測方式,主要有失智症狀檢測量表、核磁共振或斷層影像等3種主要方式,但這些方法不僅昂貴、耗費時間成本,難以進入居家或社區執行早期認知障礙的普篩。長輩通常至醫院檢查時,已是中重度失智症狀,僅能緩解相關症狀,無法採取更積極的治療方法。因此,如何從日常生活的表現與數據,篩檢出高風險的失智症族群,引導潛在患者進一步至醫院檢測,是AI可以著力之處。

輕度認知障礙(MCI)的表達能力與邏輯記憶不及一般人,臺大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中心主任傅立成與心理系合作,開發語音及語意分析系統,收集長者的對話聲訊與內容,做人工智慧分析,MCI的篩檢準確率超過8成。傅立成提到,除了持續精進準確率外,未來可將分析系統導入APP或機器人中,透過語音助理與長者對話,以低成本的方式,找出有罹患失智症風險者,及早採取預防措施。

緯創醫學科技則在高雄小港醫院開設「失智快篩服務區」,運用3D攝影機與多媒體互動技術,將失智症的重要評量項目融入體感活動中,讓長者在體驗影音互動時,同時進行無形的失智症狀篩檢。 緯創醫學科技股份公司智能醫療事業總監郭志峰表示,透過輕鬆、歡樂的方式,鼓勵民眾積極參與,目前這項服務已篩檢出3名失智症者。

「長者對穿戴裝置的順從性低,應走向無感、非接觸式裝置。」臺北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特聘教授李仁貴表示,他在不改變長者生活情況進行研究,在檯燈、椅子等家具上安裝8個感測器,收集長者的生活數據,並與臨床失智評估量表結合,透過AI分析長者是否有活動力減弱、定向感變差等狀況,作為失智症狀的早期篩檢依據。

VR應用多元  導入門檻降低

VR具有高度沈浸感特性,能讓人用第一人稱體驗世界。VR常用於失智症懷舊、認知遊戲與照顧技巧訓練,照顧機構對VR常有導入成本高、內容製作困難的印象,因而不敢貿然導入,但目前已有廠商簡化影片製作流程,大幅降低技術難度。

阿特發互動科技(AR2VR)公司過去主要推國中小學校的VR創課,指導老師製作VR教案。阿特發互動科技執行長蔡寶德表示,身歷其境激起學童好奇心的方式,也有機會用在失智症懷舊或認知訓練等方式,加上VR影片製作過程容易,僅須上3小時的初階課程即可上手,照顧業者可依長輩的興趣自行開發不同的VR內容,帶給長者更多的愉悅享受。

物聯網助數據收集  認知促進看得到

別於治療師徒手帶領或製作精美教具,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徐業良主任表示,科技作為失智症狀延緩訓練有兩大優勢,一是訓練項目可以多功能,能結合運動、認知、多感官刺激;二是藉由遊戲紀錄、能力指標訂立,可將資訊上傳至雲端,再結合科學研究做常模分析,產生對醫療和照顧有意義的資訊。

樂齡智造科技與職能治療師合作,將按鍵式認知訓練機、腳踏肌力訓練機、感應地墊、體感肌力設備及腦力訓練遊戲等5項設備整合。樂齡智造科技執行長傅緯謙表示,每個機台有不同的訓練目標,如:反應力、注意力、敏捷度與肌力等項目,執行訓練後,相關資料就會傳送到雲端系統,透過數據分析讓照顧者了解長者的能力變化。此外,訓練難度能夠調整,從健康到中度失智都可以使用。

龍骨王公司則應用3D相機可偵測25個關節點,長輩不需要穿戴裝置即可執行100種訓練內容,包含認知結合運動的雙重任務訓練,透過遊戲產生訓練數據,幫助治療師判斷長輩是否有衰弱或輕度認知障礙狀況。

鑑於銀髮科技近年快速發展,衛生福利部長照司司長祝健芳表示,已委請研究單位評估長照2.0輔具制度能否加入「組賃制」,且研議輔具項目可否涵蓋照顧科技類的產品,讓多元的科技有機會應用在照顧場域,支持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生活。

最後,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賴德仁提醒,科技始終來自人性,應注意科技所帶來的倫理與隱私權問題,才能讓人與科技達到更好的協作,為照顧帶來全新的風貌。

 

資料來源:創新長照   作者: 簡鈺璇

 

延伸內容:2020年國際失智症月相關活動

115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02-26557888
Designed by CREATOP

SNQ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