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打流感疫苗
關鍵7問答
|
.jpg) |
作者:SNQ醫師群
Q.流感與普通感冒如何分別 ? 症狀有甚麼不同 ?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而普通感冒可由數百種不同的病毒引起,常見為鼻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等。和普通感冒相比,流感容易出現明顯的頭痛、發熱、倦怠、肌肉酸痛等全身性的症狀,且症狀發作較突然,痊癒時間比普通感冒長,約需1-2週甚才能完全恢復,而且容易引發併發症。
|
流感
|
普通感冒
|
病原體
|
流感病毒
|
鼻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等
|
影響範圍
|
全身性
|
局部性
|
發病速度
|
突發性
|
突發/漸進性
|
症狀
|
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發燒、顫抖、肌肉關節痠痛、頭痛、腸胃不適
|
咳嗽、流鼻水、喉嚨痛
|
發燒
|
高燒3-4天
|
甚少或微燒
|
病程
|
1-2週
|
3-5天
|
併發症
|
肺炎、心肌炎、腦膜炎
|
少見(中耳炎或其他)
|
Q.去年打過流感疫苗,今年還需要施打嗎 ? 要去哪裡打?
流感疫苗保護力因年齡與身體狀況而異,保護效果於施打後6個月會逐漸下降,因此建議每年都應接種流感疫苗。
施打地點:除國小學童於學校集中接種及特定造冊對象於指定地點接種外,其餘民眾可至全國各鄉鎮市區衛生所、合約醫院、診所(可洽詢當地衛生局所),不受戶籍地限制。施打前可先上疾管署全球資訊網「流感專區」(https://goo.gl/dRECLL)或撥打國內免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詢問。
Q.甚麼時候施打流感疫苗最好 ?
以北半球而言,流感病毒大約在每年11月至隔年3月期間大流行。且接種流感疫苗保護效果於施打後6個月會逐漸下降,所以建議在每年10月施打,有效抗體濃度可以維持到流感高峰期。
Q.哪一些族群特別需要打流感疫苗?
高危險群人員如老人、小孩、具有慢性病患者(氣喘)、心血管疾病、腎臟、肝臟、神經、血液或代謝疾病(含糖尿病),以及免疫功能不全者(如HIV感染)、醫療照顧者及任何孕期的孕婦,都建議施打。
105年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包括 :
1.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2.國小、國中、高中、高職、五專一至三年級學生,以及少年矯正學校及輔育院學生。3.50歲以上成人。4.具有潛在疾病者{包括高風險慢性病患(新增BMI>=30)、罕見疾病患者及重大傷病患者}。5.孕婦及產後6個月內婦女。6.安養、養護、長照、身障、精障復健、呼吸治療等機構對象。7.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8.禽畜業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
Q.施打流感疫苗後,飲食與生活作息上需要注意甚麼?
施打疫苗後保持飲食均衡、規律生活、適當運動、休息及保持水份補充即可。若注射部位疼痛、紅腫,或出現全身性的輕微反應,如發燒、頭痛、肌肉酸痛、噁心、皮膚搔癢、蕁麻疹或紅疹等,ㄧ般會在發生後 1 至 2 天內自然消失,無需過度擔心。
Q.長期服用降血壓和降血脂的保健食品或藥物,還可以打流感疫苗嗎?
長期服用降血壓及降血脂藥的民眾屬於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病人,可以施打流感疫苗且建議施打。有心血管疾病及中風病史的患者,感染流感後發生嚴重併發症或住院的風險較高。依疾管署資料顯示,25%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有心血管疾病,且有研究指出感染流感與心臟病發作及中風的發生機率增加有關。
Q.和流感病人同住,家屬該如何自我保護?
流感病患應於咳嗽、打噴嚏時掩口鼻或用衣袖代替並戴口罩,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若病患有呼吸道症狀,與其交談時,儘可能保持適當距離,另外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接觸病患或其使用的物品後應勤洗手,注重個人衛生、飲食均衡、適當運動及休息等。
醫師團隊:
徐永年-台中市衛生局局長、李孟智-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林正介-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陳誠仁-嘉義基督教醫院院長
本文僅反應醫師建議,如有疫苗施打需求,請洽各專科醫療院所
◆更多文章請 前往健康優購網_健康研究室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