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105年至107年安寧住院、居家及共照服務滿意度監測值皆達目標值,機構住民接受安寧照護工作人員及家屬滿意度,108年安寧居家與機構聯盟後才開始進行監測,由於初次監測,目標值訂於90%,統計結果分別達94.6%及95.6%。
2. 善終指標上,台灣的在宅往生率平均達到48%、韓國49%、歐美53%,本院則高達55%。
|
 |
該院緩和醫療中心於99年成立,陸續開始安寧共照、病房及安寧居家的服務、建置安寧共照病房及居家的無縫接軌,服務量能逐年成長,自108年起更將服務深入社區,從急診安寧、安寧共照、安寧病房、安寧居家或機構、遺族哀傷關懷,無縫接軌各種安寧照護,提供更多末期病人照護服務。
在結構面,緩和中心團隊主要成員包含醫師、護理師、社工師、心理師與宗教關懷師,人員臨床經驗豐富且均接受過安寧緩和相關訓練;病房採光良好、尊重病人信仰,提供各種宗教禱告/祈福室與具隱私之臨終病人道別場所;各種醫療儀器及設施設備,定期保養清潔、消毒及檢測,確保病人使用之安全;規劃各種友善、無障礙空間。
在過程面,採用FIRST的服務流程,成立綠色通道、分級醫療、雙向轉診、減少冗長的等待安寧照護時間;整合急重症安寧、安寧住院與共照、長照機構與居家安寧,提供照顧體系與資源間的銜接;當急病進入末期時,團隊提供病人、家屬同理關心及陪伴,協助病人完成心願;整理出病房28個常見症狀,發展出七言絕句口訣,增加醫護病的溝通,降低家屬的焦慮;把安寧照護往前延伸到急診,提供急診末期病人溫柔的照護。
在結果面,安寧居家與機構轉介之收案量逐年增加;不論是在宅或在機構往生前30天再入院率由25%下降至20%;各項滿意度均達90%以上;DNR簽署率三年平均為97%;在宅往生率高達55%;另針對造成尿管留置病人造成感染的主因提供介入改善措施後,感染密度由106年的1.7‰降至107年的0.7‰。
該院緩和醫療中心成立社區安寧照顧網絡,主動結合長照機構,將原本瑣碎的被動求診流程轉為主動的關懷收案,頗受家屬好評;將安寧照護往前延伸到急診,凝聚急診同仁對於安寧緩和醫療照護之共識,安排舒適的協談室進行醫病溝通或安寧家庭諮詢會議,以及隱私安靜的照護空間,該院在地狹人稠的都會區,建立醫院、社區與長照機構的安寧療護連結,提升末期病人臨終的生活品質,緩解家屬的焦慮,予以肯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