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少年生長於家庭,學習在校園,扎根在社會。然罹患精神疾病的青少年,因疾病影響出現校園適應困難,青少年生活脫序,會造成家庭結構崩裂。適時提供兒童青少年精神醫療及校園特殊教育服務的介入,可以協助罹病個案與其家屬,穩定病情、持續教育、接受職訓與重返社區。
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以下簡稱桃療)長期致力兒童青少年精神醫療之推動,援引國際通則,融合在地智慧,針對處遇青少年回歸學校與社區議題,擬定五大策略,包括疾病照護(Illness management)、家庭網絡(Family network)、職能復健(Occupational rehabilitation)、賦權(Empowerment)與領航社區(Navigation into community)等,並擷取其英文字首,簡要調整,以iPhone諧音之iFone呈現。
民國104到106年,桃療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之平均門診服務量為每年21,224人次,為全國之冠,經由iFone模式介入,每年轉介急性病房住院治療人數下降49%;親職壓力指數明顯下降;在彈性就學並保留原校學籍方案中,每年應屆畢業生升學比率達100%,職業訓練滿意度亦在85%以上,成效卓著。
|
 |
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開始運作於民國74年,是一個結合服務、教學及研究的醫療單位。以促進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為宗旨,除精神醫學概念外,更加入兒童發展、小兒科學、心理衛生、職能復健、特殊教育及預防醫學等理論,甚至廣泛的涵蓋家庭、社會、文化、教育等層面,以協助解決嬰幼兒、兒童,乃至於青少年的心理發展、學習、情緒、行為、習慣,及精神病等問題,提供有效之治療及管教方式。
兒童青少年精神科服務年齡層為學齡前期、學齡期、青少年期,對象涵蓋兒童青少年及其家屬或監護人,醫療型態包含門診診療服務、兒童日間病房(又稱小太陽學園)、青少年日間病(又稱青少年健康學園),治療介入模式有藥物治療、個別治療、團體治療、親職諮商等,主要任務為兒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的早期診斷與治療、兒童發展偏差或遲緩的早期診斷與矯治、身心障礙兒童的鑑定與諮詢、受虐兒童及青少年心理行為評估、早期診斷與治療、兒童心理衛生及優生保健發展諮詢、小兒內外科之照會精神醫學、學校特殊教育與社區心理衛生保健工作之推展和臨床教學及研究。
|
 |
1.99年第二屆行政院政府服務品質獎。
2.99年協助傳染病防治貢獻卓越榮獲衛生署頒「2010防疫獎勵團體獎」。
3.100年獲頒健保署「精神分裂症醫療給付改善方案」成績績優。
4.100年全國手部衛生認證競賽績優獎。
5.推動「100年度愛滋防治替代治療」業務成效卓著。
6.101年榮獲桃園縣政府-職場足感心-優良企業楷模獎。
7.101年無菸醫院認證與網絡發展計畫獲金獎。
8.102年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健康促進醫院典範暨創意計畫選拔-精神醫療機構菸害防制類-特優。
9.102年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健康促進醫院典範暨創意計畫選拔-生態永續類-優等。
10.103年桃園縣政府就業金讚獎。
11.103年健康促進醫院創意計畫選拔獎項–飲食運動與體重
控制類』優等獎。
12.104年國健署健康促進創意競賽-職場安全類優等獎。
13.104年醫策會-響應「104年病人安全週-病人安全我會應」創意獎。
14.104年無菸醫院服務品質貢獻獎。
15.104年二代戒菸服務量競賽活動(醫療組)-服務進步獎。
16.104年二代戒菸服務量競賽活動(醫院組)-績優銀獎。
17.104年健康照護機構貢獻卓越獎。
18.105年國健署健康促進創意競賽-病人安全類優等獎
19.105年國健署健康促進創意競賽-生態永續類優等獎
20.105年戒菸服務品質改善措施績優醫事機構
21.105年醫病共享決策響應績優獎
22.106年全國反毒有功團體
23. 106年國健署健康促進創意競賽-全方面無菸醫院服務-優等
24. 106年衛生福利部所屬醫院創意服務競賽活動優選
25. 106年度推動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工作有功團體
26. 106年醫療品質改善(降低異常處方率)發表競賽-榮獲「潛力奬」
|
 |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重大轉變的階段,不單是身體形態上的改變,還包含心智上的成熟,並追尋自我認同與價值,往往會被當成叛逆或找麻煩,因此,建立親子間良好正向溝通管道是重要的,也才能及早發現青少年所面臨的困擾與壓力源,並商討因應對策。
除此之外,青少年階段也是許多精神疾病好發的年齡層,包括憂鬱症、焦慮症、思覺失調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自閉症類疾患等,心理社會層面的因素,潛在的生物因素正逐漸被了解與重視,透過生物-心理-社會三大層面同時介入處遇,才能有正確的治療成效,避免為了排斥治療而污名化疾病,或選擇未經證實的特殊療法,反而延誤早期治療的時機。
|
|
|
 |
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長期致力兒童青少年精神醫療之推動,援引國際通則,融合在地智慧,針對個案青少年回歸學校與社區方向,擬定五大策略,包括疾病照護(Illness management)、家庭網絡(Family network)、職能復健(Occupational rehabilitation)、賦權(Empowerment)與領航社區(Navigation into community)等,民國104到106年,桃療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之平均門診服務量為每年21,224人次,為全國之冠。
該院有完整人力配置,50床兒童青少年日間病房,並提供IFONE式自我健康管理,及支持性學習就業方案。。並提供兒童青少年提供日間照護工作,對個案及家庭提供非常貼切的照顧,影響家庭功能深遠。治療策略目標上依照跨部會資源整合擬定,學生畢業率達100%,急性住院率僅6%。該單位每年轉介急性病房住院治療人數下降49%;家屬滿意度達97%以上。
此計畫目標協助社會弱勢族群,立意良善。全國首創:彈性就學並保留原校學籍方案,每年應屆畢業生升學比率達100%,職業訓練滿意度亦在85%以上,成效卓越。惟與國內外標桿機構評比指標及資料較少,在報告面可再切題,排除條件應羅列清楚。個案的統計、分析,尤其療教的評估,仍需要一些時日來追蹤,後續在加強特色呈現與結構後,可將成果發表於國內外期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