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生長痛?骨肉癌?常常分不清
使用生物性重建 術後活跳跳
一位十八歲的年輕人,過去三個月偶而感到左膝痠痛,但不以為意。一天,打完球後發現膝蓋疼痛加劇且腫痛,於是前往醫院求診。醫生原本想開了藥膏讓他回去擦,但考慮到十八歲是骨肉瘤好發的年紀,於是安排了X光片檢查,結果看到膝關節上方有不正常的「陽光散射狀」影像,竟然是典型的骨肉瘤。
骨肉癌的成因? 初期症狀為何?
我們會隨著年齡長高,是因為大腿骨(股骨)及小腿骨(脛骨)的上端、下端各有生長板,尤其以膝關節附近的生長板成長的最快。而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骨肉瘤,就發生在膝關節上、下方。
骨肉瘤的發生原因,可能與遺傳基因有關,也可能與慢性發炎、輻射、病毒感染等有關。初期症狀為酸痛,尤其夜間更不舒服;中後期症狀,因關節附近已有腫塊發生,並且骨頭結構已被破壞,進而影響肢體功能,無法活動自如。
骨肉瘤確切的診斷是需要經過X光、病理切片才能確
診。但因為初期的症狀並無特異性,因此誤診率相當高,經常被誤以為是運動傷害、肌腱炎或是生長痛而延誤治療。有些患者甚至被帶去接受傳統推拿與針灸,而導致悲劇的開始!臺北榮總骨科部的臨床經驗顯示,沒推拿過的患者,五年存活率可能高達百分之九十四;但經過推拿、放血或針灸,癌細胞很容易就擴散出去,轉移至肺部,或是其他骨頭,使得五年存活率只剩下一半。
骨肉癌的患者 九成以上免截肢
七○年代以前,得了骨肉瘤幾乎與絕症畫上等號,因為骨肉瘤常發生於長骨,以往只有截肢一途。然而即使截肢,當時的五年存活率也僅百分之十五,截肢還不一定能保命。
但隨著化學治療、影像學檢查與手術技術的進步,骨肉癌的患者有九成以上,是可以採用肢體保留手術取代傳統的截肢手術,大幅降低截肢造成的衝擊。在臺北榮總治療骨肉癌的成果,整體五年存活率也已提高到百分之七十五左右,對於診斷時肺部未受到侵犯的人,五年存活率更可以高達百分之九十˙四。
精準完整切除腫瘤 術後肢體復原佳
骨肉瘤的肢體保留手術成功與否,有兩個重要的關鍵手術,一是「廣泛性切除術」,也就是要將腫瘤拿乾淨;第二則是「肢體重建手術」,也就是要重建切除腫瘤後所產生的骨缺損。
在腫瘤切除方面,臺北榮總的「骨骼肌肉腫瘤治療暨研究中心」,研發了許多創新的手術方式,來提高成功率。例如,高度惡性骨肉癌的傳統手術,會將骨頭進行大範圍的切除,對於符合適應症之病灶,北榮則採用「半皮質骨切除手術」,減少正常骨骼、韌帶與肌腱之破壞,精準且完整的將腫瘤部位切除,使患者的肢體功能在術後恢復良好。
肢體重建手術 用「真正的骨頭」更耐久
因切除腫瘤後所產生的骨頭缺損,則需進行「肢體重建手術」。目前全球與台灣骨科醫師大多採用「腫瘤型人工關節」來進行病患的肢體重建。人工關節手術是肢體保留重建手術中最容易,且「早期」效果最佳者,多數病患術後可立即下床負重行走。但是手術幾年之後,不可避免的會有人工關節鬆脫及零件磨損的問題,這在活動量大的青少年身上更容易產生,只好再一次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不但耗費健保資源,關節使用壽命也越來越短。
相對於人工關節,臺北榮總多採用「生物性重建」,即是使用「真正的骨頭」來填補骨缺損,而非使用金屬物。「生物性重建」的骨頭活化再生後,除可以重建病患的骨本,重建的骨頭在幾個月後,會和病患原本的骨頭發生生物性的癒合,重建的骨頭便不會發生鬆脫的情況。
------------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TOP醫療在台灣-SNQ認證專科醫療指南
.jpg)
台灣頂尖醫療團隊,值得您我按一個讚!
台灣的健保制度與高品質低成本的醫療受到諾貝爾經濟獎得主 Paul Krugman的極力推崇,本書選列生策會SNQ國家品質獎醫療團隊,在各專科領域居世界頂尖的傑出成就,突顯國人是活在醫療的天堂。
許重義/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董事、SNQ評審團召集人
本書報導四十二個傲視全球的頂尖醫療團隊,代表醫界在專業崗位的用心及努力,以及在醫療的成就。醫學是利他的科學,絕大部分醫界人士竭盡腦力,不眠不休,搶救病人的生命,努力袪除痛苦,不只醫界,這是一份全體台灣人民足以引以為傲的醫學紀錄。
李源德/前台大醫院院長、SNQ評審團召集人
本書推薦台灣醫療在品質和安全達世界頂尖級的特別傑出團隊,凝聚一股讓台灣幸福、讓世界確幸的力量。
陳明豐/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總執行長
醫療技術的創新、進步是為服務更多的病人,生策會將臺灣高品質人性化的醫療服務資訊,彙編成輯與讀者分享,值得推薦。
黃冠棠/台大醫院院長
假使您周遊列國,一定可感受到台灣醫療系統的棒、費用合理、技術高超,但國人往往並不特別感受到。生策會特別出此書,介紹台灣頂尖醫療團隊,值得您我的肯定,請按一個讚!
侯勝茂/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院長
這本書呈現台灣醫界數十年來默默耕耘,挽救病患、維護健康的優質醫療,讓全世界看見台灣傲人的事蹟。
陳宏一/前三軍總醫院院長
參與十年評審,見高品質醫療,把關民眾健康;
前輩努力心血,個個皆為標竿,為我醫界之光。
朱紀洪/宏恩醫院院長
本書勾勒出台灣醫療人員,為達成更高、更好、更人性的醫療境界,在繁忙的業務裏,找尋最有療效、最有效率、最佳整合的模式。
徐永年/台中市衛生局局長
身為台灣人,你可以藉此了解全人醫療落實在台灣的現況感到幸福,並為多項在國際上亮眼的成就為台灣感到驕傲。
郭守仁/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院長
此書集結了台灣北、中、南、東各地的傑出醫療團隊,不僅展現世界醫療創新領先的地位,達到無以倫比的品質水準,更樹立起醫療的人品典範;價值非凡。
林俊龍/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執行長
台灣的醫療著重品質提升、社會關懷及創新,加上各醫療團隊的努力及生策會的大力推動,得到傲人的成績並受到國際重視,是台灣之光。
許勝雄/前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
台灣醫療產業秉持創新改變,追求卓越之精神!多項醫療技術已躍升世界水準,讓世界看見台灣,我們做到了!
賴文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
生策會推動SNQ與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十年有成,使台灣的醫療安全與品質明顯提升,驗證了「鼓勵是動力,創新是成功關鍵」這句話,台灣醫療必然再跨進更卓越的境界。
張金堅/澄清綜合醫院中港院區院長
生策會在過去十餘年推動SNQ與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的努力,在台灣醫界所發揮的影響力是不容忽視的正面力量。不僅讓台灣各醫院有呈現醫療特色的舞台,而且導引了各醫院朝向追求卓越的方向。
陳誠仁/戴德森醫療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院長
「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已經成為全國醫療品質的標竿,也是所有醫療機構,積極爭取的最高榮譽。
陳肇隆/高雄長庚紀念醫院院長
全民享受優質的醫療照護,生策會是重要的推手。透過專家的深入瞭解,把全國最傑出的醫療團隊發掘出來,將最優秀的醫療成績,呈現給國人分享;讓台灣醫療,傲視全球!
林志明/國泰綜合醫院院長
導引百姓守護健康,記錄寶島卓越醫療,值得專業人士和一般國人品味珍藏。
張煥禎/壢新醫院院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