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服務院所

搜尋

搜尋

 
首頁 > 醫療院所類 > 麻醉下的清醒樂章:以深腦刺激術精準治療巴金森病
麻醉下的清醒樂章:以深腦刺激術精準治療巴金森病
國品字號:B00809
機構: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花蓮慈濟醫院
科別:其他
地址: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7號
產品解惑 使用評價
陳新源:巴金森暨動作障礙治療與研究中心/主任
林聖皇:神經內科部/主任
蔡昇宗:神經外科部/主任

深部腦刺激術(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繼癲癇手術之後,已成為美國神經外科醫學會評定醫院能力之重要指標。自1987年面世至今已超過30年的歷史,也成為21世紀手術治療巴金森病的主流。但是,傳統之DBS手術必須在病人清醒下充分配合,才能取得神經電訊號作為最終植入之依據。只是,巴金森病人常因緊張害怕、嚴重之僵硬或顫抖,無法配合而導致手術無法完成,而被手術醫師拒絕,因此喪失了接受手術來改善巴金森病況的機會。至今全球之DBS中心,以全身麻醉來進行DBS手術者仍不到20%。在2007年,我們與麻醉科醫師團隊合作,成功的以創新研發之全身麻醉,在有條件的氣體麻醉下進行DBS手術,並可清晰地得到神經電訊號來定位,此成果發表在JNS (Impact Factor .0),至今已完成162例手術。近五年(2015/08-2020/07)與麻醉相關之DBS文章如長期預後、併發症等,共8篇,其中6篇是SCI。所有DBS文章被引用次數達六百餘次,不論是臨床治療與研究發表能量皆達到世界第一。此一創新之手術流程不但使患者能在最舒適之情況下得到最好的照顧,我們也以實證建立了新的手術指引,讓國際同儕能有所依循,嘉惠更多的病人。此外,2003年8月成立巴金森治療與研究中心以來,建立了臨床病人評估之常模,詳細的為1000餘位巴金森病友完成了評估、診斷及輔導,並持續追蹤與治療。而此常模也成為日後健保署治療巴金森病之「深層腦部刺激器(DBS)」特材特殊專案申請審查是否給付之重要依據。至2020年7月為止,已成功完成268人之深部腦刺激術。期間有國內外醫學中心43所之113人次醫護人員到院參訪,亦協助國內外十家醫學中心完成其首例之深部腦刺激術。此外,中心18年內之臨床試驗有53件,研究計畫63件,研究論文90篇,其中59篇為SCI,與巴金森病相關之論文共有57篇,與麻醉下進行DBS手術相關之論文共8篇。展望未來,服務面之加強與延伸,緊密之院際與國際間合作,踏實的臨床研究,仍將成為我們不斷學習的課題。

動作障礙
-巴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肌張力不全(Dystonia)
-原發性顫抖(Essential tremor)
頑性癲癇

-「麻醉下的清醒樂章:以深腦刺激術精準治療巴金森病」通過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2020年「SNQ國家品質標章」醫療院所類 / 醫院特色醫療組
-「巴金森暨動作障礙治療與研究中心」續審通過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2018、2019、2020年「SNQ國家品質標章」醫療院所類 / 醫院特色醫療組
-「我有巴金森病何時需進行深部腦刺激術治療」榮獲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2018年醫病共享決策(SDM)「決策輔助工具競賽」入選獎
-「環境友善之體感平衡個人化移動載具」獲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第十五屆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
-「巴金森暨動作障礙治療與研究中心」通過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2017年「SNQ國家品質標章」醫療院所類 / 醫院特色醫療組
-「巴金森治療與研究中心」通過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2006年、2007年「SNQ國家品質標章」醫療院所類 / 醫院特色醫療組

2019年3月率先在台灣以二代晶片進行「指向性深部腦刺激手術(DBS)」
人的大腦是很精密的組織,每個小小的部位都有著不同功能,傳統深部腦刺激術晶片放進大腦後,會持續對周圍的腦組織進行放電,為了推動更精準的手術,花蓮慈濟醫院率先進行「指向性深部腦刺激手術」。二代晶片在進行放電的同時,還可以選擇方向,有別於以往的晶片是360度環狀放電,而二代晶片設計從三個方向進行放電,可以同時放電或者只有朝其中一個或二個方向放電,讓放電治療更加精準,針對腦部異常的位置,增加的不光是手術的精準度及效果,還有病人的安全性。新一代無線遙控的調控模組,設定有醫護調控與病人自我調控兩種程式,透過平板或配對的手持智慧裝置,只要會用智慧型手機的人,都可以輕鬆了解晶片運作的情況。此外還設置有低電量的提醒,讓醫療團隊與病人都能隨時掌握身體即時情形,避免有突發狀況的產生。

 【神經外科】



 【神經內科】



【西太平洋的鬱金香-戰勝巴金森】



 【巴金森暨動作障礙資訊網】




-深部腦刺激術之預後及藥量減少與國際相當、合併症發生率較低【國際級】

自2002/02-2020/07,以深部腦刺激術(DBS)治療巴金森病已完成268例。術後1-2年追蹤已有193例(p<0.0001);3-5年追蹤已有93例(p<0.0001);6-8年之追蹤已有45例(p<0.0001);9-11年之追蹤已有36例(p=0.0023);12-14年之追蹤已有17例(p=0.1341);15-17年之追蹤已有3例(p=0.2651)。以巴金森病綜合評估量表(UPDRS)之動作執行能力檢測(第三部份:0-108分,分數越高動作執行能力越差),可得DBS對病患之短-長期療效,達顯著(p>0.0001)之預後成效,並改善病患及照顧者之生活品質。與國際文獻發表之預後相當。 DBS對巴金森病患之動作執行能力有顯著之成效外,亦可減少病患服用之每日左旋多巴藥物總量(LEDD)約20-40%。改善服用藥物所帶來之藥效起伏及副作用等不適問題,並降低每年支付之藥品費用。 與國外知名文章之多中心統計比較,花蓮慈濟醫院死亡率0% (國外0.4%)、腦出血2.6% (國外2.8%)、硬體相關-晶片1.9% (國外4.5%及2.7%)與硬體感染1.9% (國外3.4%及2.6%)之發生率皆低於國外。台灣目前其它醫學中心無深部腦刺激術之合併症統計資料,國內無法比較。

-深部腦刺激術治療巴金森病之麻醉相關之文章影響力【國際級】 深部腦刺激術治療巴金森病,今年已屆33年。傳統上,DBS手術需要病人清醒下進行,俾使能取得清楚的神經訊號,但也必須在病人能配合、不恐慌的情況下才能完成。因此,近年來如何在麻醉下也能成功的進行DBS手術,已被廣為討論。花蓮慈濟醫院巴金森中心,早在2007年即著手進行“在全身麻醉下進行DBS”的研究,並在2008、2011、2013年發表了三篇短、中長期有關方法及預後的文章。受到國際學者之重視及廣泛之討論。

-建立全身麻醉下之深部腦刺激術標準步驟並吸引亞洲其它醫學中心參訪學習【亞洲第一】

2004年至今,指導國內外10家醫院完成首例深部腦刺激術。並有台灣、中國、日本、澳洲、以色列、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多單位(約200位貴賓)蒞臨花蓮慈濟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參訪學習。

-麻醉下進行巴金森深部腦刺激術治療之服務量及學術影響力【亞洲第一】

與國內、日本及美國各兩家具指標之頂尖醫學院/醫院比較與麻醉相關之文章數,則花蓮慈濟8篇,遠多於國內及國際之頂尖同儕。目前論文數量為世界第一。

-率先引進二代晶片指向性深部腦刺激術之服務量【台灣第一】

花蓮慈濟醫院於2019年3月率先引進二代指向性深部腦刺激系統。至今已有29例接受新一代系統植入。從初步臨床治療成果來看,指向性電極在提升治療效果的同時,精準放電可以讓放電量更小,又能有效減少藥量及副作用,延長電池壽命。術後兩週出院時之平均電量約0.9mA,每日左旋多巴等效劑量(Levodopa equivalent daily dose, LEDD)減少38.8%,明顯減少藥物費用及副作用,且指向性晶片組的線材更細,延展性更佳,可以減少病人在植入後的異物感。

-深部腦刺激術(DBS)臨床服務量【台灣第一】

以巴金森病住院進行核心測試之人次,深部腦刺激手術量(DBS)及電池植入手術(IPG),與國內其它兩家頂尖之DBS中心相比較。2007年,我們與麻醉科團隊成功的以有條件的氣體麻醉進行DBS手術,至今已完成162例手術。 -舉辦深部腦刺激術工作坊【全國首辦】 與台灣立體定位功能性神經外科及放射手術學會,2019年03月09-10日於花蓮慈濟醫院,舉辦深部腦刺激研討會及全國首辦「2019年第一屆深部腦刺激工作坊」。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花蓮慈濟醫院以動作障礙之巴金森氏症患者為中心,提供全方位之照顧及服務,除了提供病友醫療照顧外,更致力於病友在生活、工作、和精神上的關懷與資源協助。協助病患掙脫束縛,改善生活品質,整體用心值得肯定。
其特色及具體成果如下:
1. 將原有的麻醉方法加以改革創新,讓手術介入能更完整治療病灶,讓病患之預後更好。
2. 手術量逐日增加,論文發表量也與日俱增。
3. 台灣首創在麻醉性進入DBS治療巴金氏症,成果佳,併發相較少。
建議如下:
1. 可持續再追蹤病人之身心安適及生活品質測量。
2. 與國內醫學中心之客觀比較宜佳具體。
評審團隊對 貴單位之用心十分肯定,期待團隊持續累積經驗、針對前述事項予以強化及深化,在此領域成為國內外標竿。
相關服務
115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02-26557888
Designed by CREATOP

SNQ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