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流行期 家長當心!

發表者

臺中榮總兒童感染科陳伯彥主任

日期

2015-05-06

 

 

enlightened腸病毒到底是什麼?

民國97年春天(三至四月),腸病毒皰疹性咽峽炎與手足口症大規模在台灣流行,主要侵襲五歲以下幼童,並造成不少幼兒生命危險與死亡;十多年來腸病毒的夢饜仍然深烙每一位台灣民眾內心。腸病毒是一群很小型的裸露無包膜的病毒,其大小只有30nm,人類腸道及上呼吸道是其主要的天然宿主;台灣地區好發於溫暖的夏秋時節。在環境中很常見(約四成的汙廢水中,都可偵測到他們存在的蹤跡),容易突變,過去幾年來人類腸病毒的種類越來越多,約有一百種左右了。雖然各種年齡層都可能被感染,但以嬰幼兒為主。

 

雖然只有腸病毒七十一型感染三至五歲以下的幼童有可能會惡化至腸病毒重症,但臨床上醫生並無法區分哪一型的腸病毒。因此建議:只要進入腸病毒流行期(台灣每年的三至六月),所有嬰幼兒的照護者與機構,都應該提高警覺-注意腸病毒感染的症狀(發燒、流口水、食慾差、口腔潰瘍、肢體紅疹等)、注意腸病毒感染重症惡化的跡象(持續發燒、嘔吐、睡眠時出現肌躍型抽搐與肢體無力等),並做好感控措施(病童隔離、加強洗手、活動空間環境消毒、廁所清潔消毒與加強腸病毒防治衛教等),與適當就診與轉診等。

 

 

sad唉~孩子又被傳染、生病了!!

嬰幼兒約在六個月大時,從媽媽胎盤或母乳提供的抗體保護逐漸降低;而嬰兒的免疫力又還沒完全發育,活動力範圍卻越來越大,所以第一次接觸到腸病毒,被感染產生症狀及併發症的機會就越高,尤其是家中有其他在幼稚園的兄姐,更常會將各種病毒傳回家中給這些嬰幼兒。因此六個月到三至五歲的嬰幼兒,不但是各種傳染病感染的常客,也是最容易產生併發症及重症的危險群。

台灣是人口相當密集的地區,雖然少子化,但嬰幼兒照護中心(坐月子中心、產後護理之家、托嬰中心與幼稚園)林立,加上頻於看病的習慣、衛生與感染控制的習慣不夠(如正確的洗手觀念等),與對醫療常識的一知半解,因此季節性傳染病的散播仍然相當的常見。

 

surprise腸病毒來襲,身體會有什麼前兆?

腸病毒由呼吸道或腸胃道感染嬰幼兒,可以進入血液中造成不同的臨床症狀與疾病。較大兒童感染腸病毒大多數是無症狀或輕微短暫的發燒,偶而部份病童也可能有燥動、食慾差、腹瀉及輕微感冒等表現,有時會造成無菌性腦膜炎(通常是自限性)。有些種類的腸病毒感染,會造成比較特別的臨床疾病,如春夏天常見的結膜炎(紅眼症)、皰疹性咽峽炎與手足口症、非特異性紅疹、無菌性腦膜炎等。

 

surprise感染過腸病毒後,身體就有免疫力?

腸病毒感染並沒有特效藥,完全是靠身體產生了免疫力,才能康復,所以當然就不會再感染那種類型的腸病毒了;但是仍然可以被不同種類的腸病毒感染,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會產生嚴重併發症的機會就越來越少了。

 

yes預防腸病毒!洗手 洗手 洗手 (很重要 所以說3次)

免疫力(抗體)是抵抗腸病毒最重要的武器,偏偏三歲以下幼兒免疫力並不健全,因此避免接觸及正確的衛生與醫療習慣(正確有效的洗手與環境消毒等)最重要。

 

 

 

 

 

 

 

 

 

 

 

 

 

 

 

 

 

 

 

 

 

 

◆更多文章請 前往健康優購網_健康研究室參閱~

115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02-26557888
Designed by CREATOP

SNQ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